当前位置
主页 > 品牌定位 > 定位关联 >
提升产品销量的文案要怎么写
时间:2018-04-11



 
相信很多从事文案工作的人,他/她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疑问,就是我写的一些产品/品牌文案,明明写得很感人,而且又把产品的所有卖点都说了一通,为什么到领导那儿,最后给的回复却是你写的“跑偏了”。
 
的确,这是大多数文案人的通病,即“感动了自己,迷糊了受众”。特别是随着电商飞速发展和各种借【品牌文案】切入市场的企业,这股势头在“文案人”的身上就愈发明显。

 
 
 
当下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良莠不齐的文案出品背后,所折射的是个人知识储备与视野的受限归因所致。
 
当然还有绝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公司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量,看到别人的好文案就抄来改一改、调一调,而最终却加剧了用户看到某些产品/品牌文案后,却还是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发生。

 
只要我们随便打开手机或进到一个电商详情页,都会见到前面所提到的那种“感人文案”,像如下这些或许你听来并不会陌生。


 
 
 

为什么这些听起来可“炸天”的文案,最后却没能感动消费者呢?其主要归因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个有效的传播文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说了这么多,或许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一个有效的文案到底要如何入手才能写出来,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掌握三把斧,写出更有共鸣感的文案。



 
 
调用认知:任何一个产品/品牌文案能引起大家的好感,首先是建立在受众脑海中所熟知的事物基础之上,一个空泛的新概念,无论你说的多么美妙和修饰得多么完美,最终都不会让消费者产生好感。
 
如“三精口服液--蓝瓶的”在刚推向市场时,就以【蓝瓶】的文案定位诉求来与受众建立认知关联,即蓝色的瓶子既强调了差异性,又与人们大脑中所存在的熟悉物(蓝色+瓶子)产生了连接,这样能更好的让消费者快速想起来,从而得到有效的品牌传播。

 
 
 
唤起情绪:人对某个文案/事物产生积极的好感与兴趣,皆因其触动了他/她的情绪和记忆,如健身平台Keep的品牌文案:【自律给我自由】
 
当人们在某个地方看到这样的品牌宣传文案后,就很容易唤起当事人的记忆。哎,平时自己的自律性确实不够,做一件事老是坚持不了两三天就又放弃了,从而给人提供一种自我的“唤醒”功能。

 
 
 
 
还有以下这些品牌推广文案就很容易唤起人的绪,进而对品牌快速建立记忆识别符号。(金立/滴滴

  
  
 
 
激起欲望:人们常说无欲则刚,指的是没有欲望的人将如同钢铁一般,没有什么漏洞是能让他人乘虚而入的地方。
 
文案也是如此,假设你花了一整天,甚至是一个礼拜才写好的文案,当推送出来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看或分享的话,请问这个文案有价值吗?
 
或许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偏好、审美都不同,但一个文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无论面对的是专业人士还是其它普通受众,让人看一眼就能有所理解和触动,这样方称得上是一个具有价值意义的文案。

 
如此前支付宝推出的一系列品牌宣传文案,就着重以“激起人的赚钱欲望”为出发点,不仅及时匹配与唤醒了人们的情绪,更强调了品牌的定位主张。

  
  
 

 
那如何才能写出具有策略性的文案呢?(以下为实例,为避免广告嫌疑,当中隐去品牌名。)

 


「女包」

 
 
 
自信这东西,
只要你选对了,
自然就会有。
 



「XX书店」

 
 
评论家改变不了你的现状,
除非先改变自己。
 


「XX女装品牌」

 
 
没人懂我的心情,
我就把它穿身上。
 


「XX投资平台」


 
 
躲得过早高峰,
绕不开一穷二白的焦虑。
 


「XX培训机构」



 
 
 
有时半夜睡不着,
不是太吵,
而是想起无能为力的自己。



 
「XX潮鞋品牌」

 
 
 
跟着别人的脚印走,
活不出你想要的样子。
 


「XX服装品牌」


 
 
 
和谁呆久了都会起球,
唯独它不会。
 


文案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对产品/品牌及事物背后的深入洞察,而后与品牌/产品的特质及定位加以融合产生,生搬硬套不但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本文出自东莞得道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原创出品,未经本公司授权禁止转载本内容(全部/部分)。
搜头条号品牌博士,更多干货案例分享。
10年专注品牌营销策划|用营销帮你快速解决销售中的难题|品牌营销策划品牌咨询管理原创文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