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的消费市场不仅仅是极度同质化,更是在某个品类上出现过于饱和与拥挤的现象。市场上有少的优秀产品,但由于自身“贪多求全”的毛病显现,本来就是一个基本功能的产品,硬要强塞进去一些类似“黑科技、超炫酷”的理念,好似唯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的产品技术超强。
如一个只需享受更纯正音质体验的“智能蓝牙音箱”,却想要往里面强塞“语音会话、控制灯光、电器、空调”等等多个“功能”。搞到最后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品“亮点”拿得出手,甚至成了一个“四不象”的产品,以至于到最后用失败来草草收场。
这种产品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但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没几个。其实这也是大家都普遍存在的想法,毕竟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同时这也会带来另一大明显的弊端,即功能的“巨婴”病症现象(贪多)。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产品功能齐全并非代表品牌,从理论上讲不无道理,但归根结底从市场营销角度来说,产品与品牌的关联密不可分,一旦一个产品超出了自身所能承载的“功能负荷”,最终你的品牌伤害也将难逃一劫。
产品并非等同于品牌,但从品牌战略上考量,其关系是唇亡齿寒的。
特别是对于如今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还有空去理会你那些无关紧要的功能或说明,况且一个产品包含过多功能并非是用户选择购买的理由,他们需要的是某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 或服务,最后真正帮其解决实际的冲突/困惑。
一个品牌干嘛要做聚焦?它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很多产品/品牌在市场上推广时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甚至最终失败了呢?
其实这是大多数人(产品经理/老板),陷进了一个“决策的错觉与陷阱”里面了,总觉得自己的产品要多些功能,这样才会让用户喜欢,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做产品的话,最终只会对“聚焦”的含义失去真正的理解。
例:假设你多年前买了几箱世界顶级的红酒瑰宝--“蒙塔尔奇诺的布鲁尼洛--Brunello”,因为觉得珍贵就一直存放在自家地地窖里没舍得喝,最初以120元/瓶购买的,由于此品牌在市场上不断增值中,现已升到每瓶1200元。
某天朋友来家聚会开了一瓶布鲁尼洛顶级红酒,其中朋友喝过后都大加赞赏你有眼光收藏了这么好的酒,并有朋友当场提出向你买几瓶回去。
此时,你会认定自己所拥有的红酒价值会比现在的市场价高出两倍还多,所以不会轻易出售自己收藏的红酒,这就是由决策的错觉与陷阱所造成的,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很多的失败产品,只会不断往里面添加各种看上去很好,实际无核心作用/功能的产品一样。
那么我们再回到这样一个场景(案例):
某一天你去一个城市旅游,走到一个繁华城市的街上,看见每隔一个街区就会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咖啡店。
当你走进咖啡店里,会发现有什么吃的呢?各式早、午餐,烙饼、松饼、香肠、汉堡包、三明治等等。
那么,最终霍华德·舒尔茨做了哪些改变呢?他只开了一家咖啡专营店,即采用了本文前面所说的“收缩焦点”的策略。
目前在全球有27339家店,市值已超900亿美元,他就是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当然还有很多在品牌聚焦与品牌收缩上尝到甜头的不少企业/品牌,如优衣库目前的SKU(库存量单位)不超过500,而同行ZARA、HM的SKU却多达5000个。
就以国内方便面品牌来说,原先统一品牌在SKU上达到300+,经过对市场与品牌的重新梳理,而后聚焦在3个SKU上,如老坛酸菜牛肉面、红椒牛肉面、番茄牛肉面。
这就是品牌聚焦的力量与好处,因为过度分散不仅不利于形成自身品牌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最终导致无法在市场上立足与发展。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品牌聚焦是什么,或不知道它的具体作用在哪,那就接着往下看。
内衣品牌在全球各地是不计其数,其款型设计与功能各有不同,但消费者愿意为某一个产品/品牌买单,归结来说都是基于能为自身解决某个核心问题/困惑为出发点。
如你买个2000万像素的手机是为了拍照更好看,买个劳力士手表是为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说到内衣品牌,想必最贵的莫非“维多利亚的秘密”了,其在2017推出的一款“璀璨香槟夜”售价为200万美元,这无异于是内衣中的天价了(当然没人会买这么贵的,除非当艺术品收藏)。
为什么普通的产品(内衣)会与它们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呢?抛开那些珠宝和工艺不说,其最大的溢价在于对品牌形成了收缩和聚焦,即集中一个核心点(品牌聚焦),然后聚焦所有资源专注在内衣的打造上下功夫(如品牌概念、品牌定位、品牌塑造等),最终使其成为内衣界中的“天价”代表品牌。
品牌聚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结语:
市场上如此之多的产品/品牌,而这些又太过于饱和与雷同,消费者在对某一个产品/品牌最终作出购买选择时,而今不单单只是停留在价格上(虽然重要),但这并非是关键的驱动因素。
最后让他们(消费者/用户)产生购买决策的,是在这些同类产品中优先调用存在于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熟悉品牌,而后选择对自己合适的一个,即对某一个品牌所持有的心智认知与决策成本比对(哪个品牌能让我更快速的在同类产品中下决定>不费力不烧脑)。
本文部分资料研究来源:
· Positioning-Jack Trout;
· Marketing Planning;
· Marketing warfare-AI Ries;
· Consumer Psychology;
· Red Marketing;
·《爆裂》--伊藤穰一/杰夫·豪
·《星巴克体验》--约瑟夫·米歇利
·《原则》--瑞·达利欧
本文出自东莞得道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原创出品,未经本公司授权禁止转载本内容(全部/部分)。
搜头条号:《品牌博士》,更多干货案例分享。
电话:135 3701 3901
邮箱:dedaobran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