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品牌定位 > 定位关联 >
你知道吗?那些网红品牌文案是我写的
时间:2018-06-13



 

前些天,因为没有参加互联网大会大佬们饭局的马云,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有人说马云和丁磊有恩怨,和腾讯又是宿敌,不便参加。又有人说马云更喜欢在政治圈、娱乐圈混,现对互联网圈不太感兴趣了,网友踊跃评论,好不快哉的把马云调侃了一番。

 

第二天马云还特地跑到某论坛作了一番回复,大致是这样的:“现在网上90%的评论都是没脑子的评论,纯属精神排泄物,直言网上的这些评论是精神大便”。言辞之猛不亏为打太极的高手。


1.jpg 

 

近年来,各大新兴品牌在一夜间迅速窜红,什么网红茶网红餐厅等。特别是最具时代符号特征的喜文化,同时与之对立的丧文化也被新生代品牌加以利用,创造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这些新生代文化以独特的现代思想主义与当下的8090甚至00后消费群体,进行了一种独白式或宣泄式的心灵对接,难怪它们会一夜之间被炒火。


2.jpg

 

为什么这些让人平常只在茶余饭后中谈论的话题,能与一个我们之前从未提及或尝试做过的产品相互融合,而且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还能形成裂变式的发酵以至成为网红产品。如被大家所熟知的网红茶--喜茶丧茶。就是近2年来最受小年轻们所追逐的饮品,而且有时你想去买一杯尝试下,搞不好还得排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队。


3.jpg 


这种被人称为时代怪文化的品牌现象,或者说文化怪象是怎么产生的?它们满足了当下群体的哪些需求,以至于被大家乐于接受或喜欢。抑或如何才能依据产品和文化差异,构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产品/品牌文化,从而打造出受大家热烈追捧的新生品牌。

 

这两种对立的品牌文化或许是源于人性对现状不满,抑或是自己得不到的酸葡萄心理。通过这些品牌文化或广告宣传、文案引导,从而打通了人们久藏于心,正待发泄的情绪或怨言,以此让它们得到了一种快速释放的通道,最终形成了对这种品牌产生好感或心生依赖的根源。

 

所以才导致了目前网上大量的负面、不客观、不负责的评论。如某某明星火了,哪个大学同学当老板赚大钱买了别墅豪车等等就说这个是依靠谁谁谁上位的,那个又是靠某个干爹干妈撑腰上来的,却从来不去思考别人背后忍受了多少的艰辛,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吞下了多少委屈的泪水才有今天的成就。


4.png

 

诚然,一时的情绪宣泄或许可以暂时放空你的心情,觅得一时的快感。但过后呢?久而久之,这种负面的情绪将萦绕在你的脑海,看任何一个人都觉得不顺眼,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的,这难道不就是如马云所说的那种精神排泄物吗?这种情绪发泄或者说负面评论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能让的人生得到良好的成长,能助你事业成功吗?

 

不能的,这些持续的不满不仅不能改变你目前的困境,反倒会影响你的人生发展,如在为人处事和交际方面,生意沟通交流方面等等。人的一生很短,眨眼间,你小时的玩伴已为两个孩子的人父人母,而现在的你却还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四处奔波。

 

所以,人还是得面对现实,多一些对人生的美好,多一些乐观向上的思想,就算你天天在网上骂别人这不好,那不好的,你仍然还是穷困潦倒的你,而别人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5.发泄.png

 

说到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如何才能激起一个新生品牌的诞生,抑或是成为网红的品牌。这主要是基于人性背后的洞察所产生,人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群体所需要寄托的一种心灵载体,而这时你的产品或品牌依托个性化、独特化的文化主张与这个群体相呼应,从而迅速满足了人对猎奇或泄愤心理填补的归因,最终导致这些新生品牌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

 

假设你想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层面中去寻求创业,抑或创立自己的品牌。那么,首先建议你来了解下这两个文化层给人不同的反馈机制有哪些?

 

一、喜文化给人的反馈机制是什么?


1、获得心情的愉悦;

2、获得心灵的洗涤;

3、得到正能量的传递;

4、启动自我心理暗示开关,如看到杯子上的某一段励志语:“阳光总会照耀一路奋斗的你,不要怕,只要一路向前就好!”等等给人以精神鼓励的话语。

5、心情不好的时候获得抚慰,从而在喜文化中得到冲刷; 

6、融入生活情景,从中得到一种给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获得正面的激励; 

7、都市年轻一族融入社会群体或朋友圈中一种装逼的媒介,从而被大家认为这是极力向往或想要加入的集体;

 

综上可以围绕“喜文化”这样来写文案:




6.png 


1.“想起你的好,闭着嘴巴,幸福也会从眼睛里冒出来”。

2.“初恋的时候,就连水煮白菜也透着海鲜的味道”。

3.“开心这种事,不管你说不说,嘴角都会不自觉向上扬”。

4.“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20块的绿茶,服务员会告诉你再买二杯就减3元”。

 

二、丧文化给人的反馈机制是什么?


1、情感宣泄,把自己心里无处发泄的情绪,在某一个地方得到释放;

2、愤青一族的排泄口,见谁都瞧不上的人,对这个社会、朋友、同事、生意伙伴等一直抱有不满心情时的发泄;

3、酸葡萄心理的满足,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

4、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态,自己做不到,希望别人也做不到的心理;

5、负能量,负心态的延伸,如看到杯子上的某一句负面语言,从而与自己负面的心理产生呼应,得到一种共鸣式的对接。

 

对于“丧文化”可以这样来写文案:


7.png 


1.30岁都还没谈过初恋的姑娘,不爱自己,难道还等别人来爱吗?”

2.“今天不成功不要紧,毕竟以后也不见得会成功”。

3.“碌碌无为不是你的初衷,只不过是你一生的理想”。

4.“就这样一直丧着活下去吧,或许能对得起自己混吃等死的生活”。

 

新生品牌能快速火起来但并不见得能一直持续火下去,因为人对一种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会逐渐失去刺激效应。也就是说对这种短期的新鲜感也会存在一定的保鲜期,待这个期限过后,能得以持续发展下去的还得靠优良的产品品质和极致的用户体验,而后配以精准的营销策略和迭代机制,或许可让这些被称之为网红的新生品牌落地生根。

 

本文出自东莞得道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原创作品,未经本公司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本内容(全部/部分)。

搜头条号:品牌博士》,更多干货案例分享。

【十年专注】【品牌定位】【品牌营销